今年的高考語文卷,涉及了國際奧委會的受賄丑聞,今年信息產業部關于調整電信收費標準及家電降價等時事及消息;出現了諸如冬眠的機理、記憶的移植等科技知識;選用了陶行知先生那令人激情澎湃的《創造宣言》。這一切,是否可以讓本已在其它學科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存的語文教師,頭腦冷靜下來,反思一下:我們是否還能把學生讀書的天地局限在課堂里的那幾本書?是否還能慢條斯理地大講特寫字詞句章、詞法修辭,讓學生個個頭昏昏、意沉沉,把那語文課本已不多的聽眾,往數理化那兒趕?
此言絕非危言聳聽,筆者曾對現在所教的兩個班的課外閱讀情況作過調查。調查表明:近30%的學生除了語文課本之外,基本無藏書;60%的學生不征訂任何的報刊雜志。即使是在暑假,看課外書的人是寥若晨星,更不必說是看語文書了。問其原因,理由很簡單:沒時間。
也正因為學生不讀書,讀書少,頭腦空空如也,于是乎,他們既不能對付考分與升學,又不能為今后投入社會中生存與發展并成為有用的人。讓我們來看看那歷史上不斷遭受迫害,財產被掠奪,房屋被燒毀,人民遭驅逐和屠殺,但仍不懈追求知識、增長智慧的猶太人,他們的孩子從小就認為書本是甜的,他們愛書的傳統是由來已久,深入人心的: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放有書本,因為"在夜深人靜時,死者也會出來看書"。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而遭禁止。因此,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成為世界之最,也正因為猶太人愛書,在猶太人中產生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領域中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種專業人才,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他們的人口比例。因此我們作為語文老師,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像猶太人一樣,認為書本是甜的,從而讓他們能"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撲在書籍上。"也只有讓學生開拓閱讀領域,博覽群書以培養自己的文學素養,同時又吸納時代活水,我們的學生才會有創新意識,才會有創新精神。因為讀書,不僅為創造提供了原材料,而且又能夠啟發學生創造的靈感,讀書是創造力必要的知識儲備。無怪乎科富蘭克林有如是名言:"空無一物的袋子是難以站得筆直的。"
有人說,無論誰學會了讀書,誰就掌握了開啟創造之門的鑰匙。面對學生的語言貧乏,素材貧乏,思想貧乏,我目前所做的則是一種類似于補鈣的行為。首先是從古詩詞中找素材。針對學生每日語文課外學習達不到半小時,語文早讀被英語,政治所沖擊的現實。我要求每逢語文早自修,先由輪到的同學為大家講析一首詩或詞,而后則由同學熟讀熟背,在讀背的過程中去對社會、自然、人生進行體驗、感悟。語言藝術是隨人們文化心量誕生發展的,人們要想真正領悟其意義和旨趣,必須通過閱讀進行發現,通過多讀、多練才能對語言文化有濃厚的積累。同時,讓學生根據詩詞不同的特點,或把詩中之景用散文化的筆調描繪出來,或把詩中之理用議論文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因而一首好詩,即可以欣賞,又是寫作文的好材料。從半個月的作業來看,學生的作文的創造力較強,如根據杜牧的詩來編寫如果項羽能"忍辱包羞",是否能"卷土重來"這樣一個故事。學生的想象力極為豐富,有的寫項羽改掉自大的毛病,最后如勾踐一樣,辛苦十年,最終把劉邦殺掉,登上帝王寶座;有的寫項羽過江后,在范增之子的輔佐之下,重振雄風;有的寫項羽隱姓埋名來到江東,但老百姓痛恨戰爭,項王只好在江東父老面前絕望而死……而根據此詩寫成議論文的有兩種觀點:一是項羽自身的性格注定了悲劇的產生;二是項羽會改掉自身毛病,卷土重來,重振霸業。但無論是哪方,都能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千真萬確。
其次,我精選名家名篇以及報刊雜志上的好文章讓學生欣賞。在講到魏晉時期的小說時,我特意選了(晉)干寶《搜神記》中的《韓憑妻》(浪漫主義小說),(劉宋)劉義慶《幽明錄》中的《龐阿》(現代主義小說)和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石崇王愷》(現實主義小說)三篇小說作為例子,讓學生分析其中的情節、人物、結構、語言以及三篇小說對后世的深遠影響。并著重分析那由人物性格、行動外貌、心理等架設起來的復線交錯的結構,它使古小說有主有次,有詳有略,有虛有實而避免了單調,也有利于提煉典型的情節和描寫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從而能以極小的篇幅涵納最大的容量,拓寬了讀者藝術鑒賞的審美時空。在介紹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二等獎的作文時,學生簡直不能相信,僅憑一篇好文章竟可免試上名牌大學的奇跡。而且,在讓學生賞析高考作文得滿分的考生作文時,我會發現學生們的眼睛里閃著異樣的光,有激動、有羨慕的,在對這些佳作的欣賞的同時,學生漸漸明白博覽群書對于寫好一篇作文是如何的重要。因此,當學生把自己的五分鐘演講稿或是從古詩詞那兒引發而來的文章謄寫好、美化好、裝訂成冊后,再讓大家"奇文共欣賞"時,那介紹者的自信,那聽者的羨慕、自愧,以及那要趕上去的自信,都會讓你感動不已的。
最后,我還利用剪報的形式,為開拓學生視野提供了方便。我調動家中所有成員,為我留心報刊雜志的科技信息、文壇動向等,并把屬于自己的一些報刊雜志進行肢解,而后貼為一本本。到目前為止,我已為兩個班分別出了三期,據說反應不錯,這是對我工作的鼓勵,我將繼續努力。
總之,書讀多了,眼界自然會開闊,素材自然會豐富,思維自然會活躍,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及其豐富的情感,文章也肯定會寫好,而且會反過來促進自己更愛讀書。也再也不是"空無一物的袋子"了。
(責任編輯/曹根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