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教育科研>>教學論文>>[政史地類]
 
 
   
淺析新《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體系結構
德清縣高級中學 佘琳

    

    根據國家教委最新制定的高中課程方案,高中將在三個年級開設地理課,并于1996年5月頒布了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供試驗用)》,新教材正在江西、山西、天津試用,新大綱在原大綱優點的基礎上,最主要和根本的是新舊大綱在指導思想上的改進。舊大綱是以人地關系為主線,而新大綱的主線是可持續發展,這個變化主要是由三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一)是我國政府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作為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中國走這條路是歷史的必然,而地理教育由于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在公民可持續發展意識教育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二)是基礎教育正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三)是高中各科教學大綱的重新制定,如何把可持續發展思想滲透到地理教育中,正成為地理學界和地理教育界關心和討論的熱點問題。在可持續發展這一指導思想指導下,新大綱在原大綱的基礎上,作了結構上的調整。以下僅對高一必修課部分作一些分析:

    一、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對總體結構的改變。

    舊大綱分為十一章內容,上冊為: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地殼和地殼的變動;地球上生物、土壤和自然帶。下冊為:自然資源保護;能源和能源的利用;農業生產和糧食問題;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人口與城市;人類和環境。上冊明顯偏重于自然地理,而下冊則明顯偏重于人文地理,上下冊經緯分明,兩者若不能很好地結合,對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生硬的感覺,同時,要把知識與實際聯系結合起來,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去,也有一定的困難,這對于舊大綱為以協調人地關系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的實現,也有一定的阻礙。而新大綱確定的新體系,恰恰就是打破了這種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界線,獎兩者融會貫通,緊密地依據與人的關系結合在一起,最終體現可持續發展這一主導思想。分為:宇宙環境;大氣環境;海洋環境;陸地環境;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人類活動的地域關系;人類的旅游活動;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可持續發展。在注意了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同時,也注意到了重點突出一些與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關的問題,如旅游、全球性問題等,作為一獨立的章節單列出來,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同時,也了解當代中國地理區域研究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使理論在實踐的基礎上清晰化,真正為實際所應用。

    二、為進一步緊密結合人與自然,局部增設新內容,構成新體系。

    與舊大綱相比,除了在個別內容上有所增刪之外,新大綱在實際的意義上,又增設了幾大塊的內容,其主旨就是將課本的知識與生活、經濟發展、整個世界的全球變化,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更突出了本學科的實用性。

    1;、將海洋作為獨立的環境單元。海洋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之源,21世紀的海洋很有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居住地,目前,人類就廣泛地向海洋索取各種資源,而人類對海洋的合理或不合理的開發,同樣,也在被海洋以不同的方式回報。從培養21世紀人才的要求出發,新大綱的編排,充分體現了海洋科學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其中海洋的基本特征是舊大綱也要求的,增設的是海洋開發、海洋環境保護。突出了"人海關系"這一主線,用較多的條目來強調人類的發展進步,需要不斷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諸如:錳結核、金屬軟泥等新金屬礦產的開發,波浪、潮汐等能的開發和利用,海洋將向人類作出更為巨大的貢獻。

    2;、提高對災害的認識,提高學生正確對待災害的能力。1995年9月20日發生在山東省費縣倉山交界處的5.2級地震,造成320人受傷,其中317人是因缺乏基本的防震知識,震時驚慌失措、跳樓、相互擁擠時受傷的,而且絕大多數是中小學生?墒,對于自然災害畢竟要用一個正確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也應從學生開始抓起,新大綱中增設了對自然災害的介紹內容,是非常有益的。在大氣環境中,增設了解寒潮、干熱風、臺風、暴雨、大風等氣象災害的危害,以及監測防御的重要性,在陸地環境中,增設了解地震、火山爆發、滑波、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危害,以及監測防御的重要性,這些在舊大綱中都是未嘗提到的。

    3;、人類活動地域聯系主要方式的介紹。人是一種社會的動物,其生存和發展必定離不開社會,必定離不開橫向的、縱向的各種聯系,而聯系必定要借助某種方式。新大綱就幾種主要的方式作了要求:交通運輸、通信、商業、服務業等,同時,也了解現代交通運輸在綜合化、高速化、大型化、專業化等方面的發展趨勢,同時,順應現代通訊信息公路迅速發展的趨勢,增設現代通信網絡內容,使學生與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不至于脫節。

    4;、旅游活動作為獨立單元。雖然旅游一向認為與地理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舊大綱對其在中學教育過程中不曾提及,而新大綱則站在地理學的角度上,對旅游活動,作出了仔細的分析。先是闡明旅游資源的概念、分類及其三大價值,將其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兩大類,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旅游價值,包括藝術欣賞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科學考察價值;然后對旅游景觀的欣賞方法作了介紹,對自然風景型、人文風景型和綜合風景型,在觀賞的時候,各有不同的著眼點;最后也要認識到旅游可以帶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擴大交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可能存在水污染、空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對動植物資源、文物古跡、背景等方面的破壞和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5 、重點論題可持續發展的提出,F代人曾對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許多定義,現在國際公認的是1987年挪威首相布倫特在《我們的未來》一文中,提出的即能滿足當代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滿足自身需要能力發展的概念,中國的《21世紀議程》中,就是始終貫穿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大體上按四個部分歸納: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社會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其中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即主指保護自然資源基礎和環境,這就是我們地理教育所要解決的問題,在可持續發展被定為基本國策的情況也是十分切合實際需要的,同時,在各個章節中,也都設有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貫穿,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將來初中區域的地理教學中,也要貫穿可持續發展思想,全民戰備全民參與,對現在和未來的公民加強思想教育很有必要,這是一件教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激情婷婷七月丁香综合,厕所偷窥CHINAXXXX,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不卡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