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教育科研>>教學論文>>[理化生類]
 
 
   
會考復習課中的"五化"原則
浙江省德清縣高級中學 施劍儒

    
    

摘要 高二總復習是普通中學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復習迎考(迎接省證書會考)的關鍵階段。為了提高復習課的質量與效率,克服死記硬背與題海戰術,堅持復習課中"五化"原則(重點知識結構化、基礎知識系統化、難點知識問題化、習題結構T型化、復習方法多樣化),是會考復習的有效途徑,也為高考復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網絡、結構、系統、T型、心理障礙、思維定勢

    為了貫徹總復習的有關策略,在復習課中還得要堅持"五化"原則,筆者想從教材處理上來說明這些原則。

    1.;重點知識結構化。

    所謂結構化就是抓住每個部分知識的中心點。以此為中心,將有關知識點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通俗地說就是教會學生編織知識網絡。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將知識組織起來的能力,實際上也是綜合、推理能力。是思維能力的培養。

    知識結構化是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記憶和理解知識的重要手段。學生經過高中三年物理學習,其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水平,但存在零散、局部、偏面、不系統等弱點,不能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因此,很難形成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頭腦中常常是一個個概念,一個個物理量,一個個定律,定理彼此孤立,我們應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講結構只能著眼于重點知識,從學生實際出發,它不是物理學本身的知識結構,而是讓學生把知識掌握好給他一個結構,怎么能掌握,怎么能記住,怎么把關系搞清楚。

    整個力學可以編成一個網。力學就是研究力,抓住力作為中心點把知識組織起來,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概念有二個內容,力的相互性和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是說力是成對出現的,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力的矢量性其運算法則就是平行四邊形法則,這是一個網絡。再從力的效果來研究。包括力的瞬時效果和力的累計效果。力的瞬時效果是說力產生加速度即牛頓第二定律。力的累計效果包括力對時間的累計(動量、動量的變化和沖量的變化)和力對空間的累計。(功、動能定理)。力和運動的關系可以從力去研究運動,或從運動去判斷力。各種運動就出來了上述力的概念,力的效果,力和運動的關系是力的共性問題,力的特殊性是什么?各種不同的力都有它的特殊性,各種不同的力的大小、方向都有自己的規律。萬有引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彈力、電磁力、甚至浮力等都可以包括進去。

    力學的知識結構也可以以物理量,物理概念為中心組織結構。物理概念的量化叫物理量。首先讓學生對力學的物理量進行排隊:時間、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質量、沖量、動量、功、動能、勢能、力矩、角速度等,學生數到十幾個再也數不下去了,就只有這么幾個物理量,這樣使他原來總覺得很難的東西,立即感到輕松起來,然后問這些物理量的定義是什么?第三再問這些物理量的相互關系是什么?位移和時間的關系,速度和時間的關系,這樣運動學的公式就出來了力和加速度的關系,--牛頓第二定律,功和能的關系--動能定理等。這也是一種結構,所以我們形成的知識結構是高二總復習特定條件下的知識結構,要滿足于學生便于記憶、便于理解。而不是物理學的知識體系,物理學力學的基本結構應該以牛頓三大定律為中心展開。我以力為中心編織結構是為了使學生便于記憶,便于聯想。

    又如電場結構。如何知道有電場,我們是從庫侖定律想到場的存在。電場有二個特性;一是力的特性--場強、電力線;二是能的特性--電場力做功的特點、電勢、等勢面等。這二個特性有什么關系勻強電場中電勢差等于場強和距離的乘積(u=Ed),從定性講沿電力線的方向電勢降落。講電場有什么用?研究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研究導體在電場中平衡,研究電容器。這樣的結構不是物理學體系本身的知識結構。是學生需要的知識結構。符合學生心理的結構抓住知識的結構是抓住了復習的很好前提。

    2.;基礎知識系統化。

    重點知識結構化,從宏觀上來把握知識,有利學生記憶、聯想和綜合運用知識。有利于把書讀薄,可以養活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但不能解決微觀的細節問題。結構還只是輪廓,不能解決各知識點的橫向聯系,以及各知識的深刻理解,也就是說解決不了學生知識面的覆蓋問題,使學生的零散知識從縱向聯系起來。所以使知識點條理化和系統化應該是復習中重要環節。

    例:電場一章,我講三個問題:叫三類公式、三個規定、八大關系。三類公式:①定義式:場強、電勢、電勢差、電容。②決定式:庫侖定律、點電荷場強、平行板電器電容(現不要求)。這些決定式都是有條件的。如真空、平行板等。③關系式:勻強電場中場強與電勢差的關系。三個規定:①場強方向:正電荷移動的方向。②電勢的高低:單位正電荷的電勢能來決定。電勢能多,電勢就高。③零電勢的規定:取地或無窮遠。在中學階段這種叫規定,規定就是物理學的紀律,由規定轉化為物理概念。八大關系:物理學其實就是"關系學"。孤立的一個物理量是不存在的。在靜電中,這種關系有:①電荷正負與電荷之間庫侖力的方向關系;②電荷在電場中受到電場力與場強的關系:包括大小、方向;③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電場力做功,電勢能減少,克服電場力做功,電勢能增加。④電勢的變化與場強的關系:數量關系和定性關系,沿電力線方向電勢降落;⑤等勢面與電力線關系(垂直);⑥導體處于靜電平衡時,導體內部各點場強和各點電勢的關系;⑦電容器中變量與不變量的關系。新大綱雖然把公式去掉了。但仍很重要。例:電容器始終與電源相連,電壓不變,把兩板距離拉開,電容變了,場強也變了,電量也變了,這是綱內的事。所以研究電容器在中學很重要。電容器一旦做好了,就有電容,充電后,就有電壓,有電量,有場強,電場中所有知識都可以用電容器裝起來,所以電容器是靜電場知識的容器,把電容器上各物理量的變化關系搞清楚,這一章基本上清楚了。所以電容器不但是貯存電的,而且是貯存電場的基本知識的。但學生不大搞得清。例,充電后把電源拉開,不變量是誰?肯定是電量,因為它"斷糧"了,所以此時把兩板拉開一些,電容變了,電勢差變了,場強也變了,要把這種變化關系教給學生。又如電容器的額定電壓與實際電壓:額定電壓是不變的,實際電壓是變的。再如:電容器擊穿了、燒壞了。是由斷變通,正好與直流電路中用電器燒壞的情況相反。⑧力學規律和電場規律的關系。主要通過勻強電場中帶電粒子的運動來研究。把力學中的主要規律: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理、動能定理,都應用到這里來研究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偏轉情況,電場的知識也都用到了。

    這樣把三類公式、三個規定、八大關系加起來共有14個知識點,這叫心理有數,學生好記"三、三、八",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同時,根據這一些知識點,設計一些例題感到很新鮮?梢园褜W生的興奮點調動起來。

    3.;難點知識問題化

    難點:由于物理概念的抽象性、概括性,由于物理過程和物理現象的多元性。所以便物理學習本身存在難點,學生要有一定的思維水平。否則很難學好物理。而由于學生心理上的一種思維定勢、或由于經驗和習慣對有些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心理障礙。例對力和速度的關系搞不清?傉J為力產生速度,總覺得運動狀態變化需要力,而維持運動不需力感到很難接受,很難生根。另外,教師教學不得法,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而物理概念的理解,也有一個由淺到深,由量變到質變的層次過程,所以到高二物理復習中,學生存在不少難點是必然的,沒有難點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研究學生的知識難點,以問題或習題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給他解決。這在復習階段很重要,有的問題只靠教師天天講也沒有用。
例:對運動的研究學生總是把一切運動勻速運動化,如圖1中甲乙兩小球分別從園心0處和光滑園弧軌道β處勻速下滑, 且R>>x。則哪個先到達A點,學生往往認為乙先到達,他根本沒有去分析運動的性質,而是從陳規的思想哪個長,哪個短去判斷,實際上甲從0到A是自由落體,乙從B到A是簡諧振動的 ,簡單計算一下,不難得出甲先到乙晚到?墒菍W生不能從運動規律去判斷,而勻速化有時也是我們處理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難就難在這種地方。
又例:全電路歐姆定律 ,如給他一題圖2三個電池的電動勢,內阻均為 ε、r,求AB兩點間的電勢差,他不會。而讓他求AC兩點電勢差他就會了。我們可以給學生分析從負極到正極電勢升高,但又因有電流、電源有內阻,就有電壓降。即UAB=ε-Ir,這帶有電勢分析的味道,但不要講電勢分析法這個名詞。

    又例:牛頓第二定律F=ma(1式)。功等于動能變化W=△EK(2式),沖量等于動量變化I=△P(3式),學生
對這三個公式。①式印象很深;②式也記;③式沒有印象,可能練習太少。例圖3中,告訴繩子能承受的最大張力,要學生計算給小球一個多大的水平沖量才能把繩子打斷,學生不懂。沖量等于力的累計,I=F△t學生不理解,他說"給它一個力好給,給它一個沖量怎么給法?"
    又例圖4,EFGH為光滑金屬導軌,離地高h,金屬棒ab可以在導軌上滑動,B為垂直穿過aEGB平面的磁感應強度,合上K,ab從導軌上滑出落到地面上C處,若知道h、S,向ab受到一個多大的沖量,學生就不會算?赡苁瞧綍r教學中老師們處理問題用F=ma較多,復習中對這些弱點要強調一下。

    所以我們要研究難點,而解決難點光靠講不行,要通過問題去討論。

    4.;習題結構T型化

    高二總復習中必須有一定量的習題。分析歷屆會考題的結構?煞譃榈蜋n題(送分題)。中檔題(靈活應用概念題)、高檔題(綜合性強的題),復習中要抓基礎題與靈活運用題較合適。大量的基礎題可以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適當的靈活的綜合題,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和知識的綜合應用,我們的主要目的是達到提供思路,強化聯系,加深理解,培養能力的目的;A性題解決知識面的復蓋問題。靈活綜合題主要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所以習題的布局要T型結構。

    第一是提供思路。

    例牛頓第二定律,我們的老師常常告訴學生應按幾步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這不是辦法。要告訴一個解題思路。F=ma右邊質量是研究對象,然后分析受力,分析運動狀態,所以思路是從規律本身中總結出來,是規律要求你怎么做。老師的本事是規律中提煉出方法。

    又例:如圖5電路,每個電池的電動勢,內電阻為ε、r,要求電動機消耗的功率及轉化為機械能的功率。

    學生一拿到這題不認識這個電路,所以首先要弄懂電路,必須搞清這三個電池是如何連接的;我們看三個負極連在一起,三個正極連在一起,肯定是并聯,二個電阻一端與正極連接,另一端通過電動機與負極連接(如圖6),這就叫"路要清",也就是說要分析電路結構,現在要求電動機的消耗功率,那么求出電壓、電流、功率也就出來了,但學生認為ρ=I2r。這不是把電動機變成是爐子了嗎?要告訴學生能量的轉化。ρ=IU這是告訴我們消耗這么多電能,但怎樣轉化為熱能,但電動機要把消耗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所以求電機消耗電能的功率ρ=IU,若要求轉化為機械能的功率P=IU-I2r。這就叫轉向明。要分析能量轉化,在電路中能量向哪個方向轉化,是由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還是由別的能轉化為電能,都有電路的這種特性來決定。要通過例題給學生分析,使學生得到一種思想和觀點。這就是提供思路。

    第二是強化聯系

    知識點間的聯系要強化,應該在復習中讓學生做一些綜合性題可以做一些積木式的題,把幾個知識結合起來,這些題對于知識點的內部聯系進行強化,力中有電,電中有力,必須強化才行。

    第三加深理解

    會考中也有很多概念靈活性的題,都是要求對概念加深理解。

    ①用矛盾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有一年會考有這樣一題,一導體在正電荷電場中處于靜電平衡狀態。如圖8中的電力線
分布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因為按電力線的規定,沿電力線方向電勢降落,a點電勢比b點高,而據靜電平衡特點,導體又是等勢體,a、b電勢相等,發生了矛盾,所以圖9的電力線是不正確的。

    ②用上當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如圖10所示,一物體在恒力作用下,以v的速度作勻速運動,走了S,作功多
少?S問作功多少?學生馬上想到勻速運動,物體還受到摩探力,所以合力為零,功為零。
其實此題本身有毛病,功一定是那個力做功,沒有力作前題功沒有意義。這種是上當題,上當后再糾正。

    ③用比較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取好幾個概念進行比較。

    ④用綜合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幾個概念綜合起來。

    如果我們習題有部分基礎題,加上靈活性綜合題,這樣一個結構對學生掌握知識,理解知識、記憶知識、應用知識和能力培養都有好處。

    5.;復習方法多樣化。

    復習過程中學生是戰斗員,教師是指揮員,而現在常常是教師當戰斗員,學生不積極主動。在會考復習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這除了非智力因素思想工作外,也要以復習中的多樣化來調動學生積極性,F在一般講、練,講一種模式,這也可以,但不要一講到底,還要有個練。不管哪種形式,關鍵是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己評價,教師指導,使復習搞得生動些。老師應在知識結構上,知識的系統上、題目的精選上和分析總結思路上下功夫,在指導復習計劃安排上,了解學生問題上下功夫。復習采取多種形式,多種辦法,這樣可以收到整體優化的效果。

    以上所談,有不妥之處,敬請同行們批評指正。

    主要參考書目
1.[美]林格倫著章志光等譯《課堂教育心理學》云南人民出版社
2.張靜虛著《課堂教學的邏輯性》重慶出版社。
3.《教學參考書》(必修)第一、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激情婷婷七月丁香综合,厕所偷窥CHINAXXXX,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不卡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