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教學預備階段和學習手段,已被廣大教師和中學生所熟練應用,其最主要的功能便是在學生對新知有所知的前提下顯著提高效率;增加課堂四十分鐘的知識容量;縮短學生認知、理解知識點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等。但筆者根據幾年的教學及對學生預習現狀的了解和分析,肯定預習在教學上的諸多強化功能的同時,深刻體會到,如果教師只重預習內容而輕視預習方法以及學生對預習目的的和特點認識上的膚淺,造成它與教學的最終目的和效果不相適應,甚至有悖教學的正常進行,諸如由于對新知識有所了解而沖淡了教學中的探求氣氛,甚至學生誤以為書本知識已掌握而對課堂教學失去興趣;銳減了化學教學中諸多手段的啟迪功能,強化了知識的灌輸和被動吸收,阻礙了學生對未知的多元思維過程;強調了短期的知識積累而忽視了更有價值的智力開發。
化學教學有其科學而嚴謹的過程,一種物質性質的掌握,一個結論的產生,有著鮮明的化學學科特點,或以科學實驗所得,或以理論分析而知,或以類比得到。而這些結果的取得,離不開化學教學過程中諸多手段密切配合下的師生雙邊活動。
鑒于此,本人以為對新知的預習應結合化學教學的諸多特點,因人、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而異。對教師而言,應加強對學生預習內容和預習方法的指導,盡量避免使預習成為超前接受書本知識。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化學工業的新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現代的中學生應有更寬的化學領域的知識,教師應順應這種潮流,優選預習內容,優化預習方法。
一、對那些理論知識強,較為抽象的內容,可指導學生以書本為主,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多聯系與之相關的舊知識點,層層遞進,逐漸深入,最終達到理解和掌握。如高一第一章的氧化還原反應知識,教師可指導學生從舊知氫氣還原氧化銅這一熟悉的反應入手,過渡到分析各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情況,總結化合價升降的原因,最終從電子的得失或偏移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做出相應的分析筆記,最后結合書本加以體會,如此,從舊知到新知的演繹過程,不僅對新知有了質的認識,更鍛煉了自己的分析、綜合能力。
二、對那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學知識,可指導學生閱讀有關的科普讀物,多涉及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化學知識,加強書本知識與實際的結合,豐富學生對所學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可以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高一第三章的硫酸的工業制法,可以指導學生課后閱讀有關的環境保護與污染的科普文章,讓學生進一步系統地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與環境,既豐富了書本知識,也增強了書本知識在實踐中的指導作用,對學習化學學科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對于那些重分析、邏輯推理性強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知識尤其要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不能單純看書,識記知識點,否則會造成課堂教學效果與知識點內在智能啟發作用的減弱,甚至無法體現,所以教師應結合教材、教法對相關內容作預習方法的研究,如實驗探索法、分析推理法等?傊,預習應力求科學性和靈活性。如在學習鹵素單質的性質和漂白原理性質前,先布置學生回家作一個小實驗,在實驗中記錄現象。取少量漂白粉溶于適量蒸餾水(聞氣味),然后均分兩份,分別加少量食醋和吹入二氧化碳后,再聞氣味,并記錄,等到講完氯之后,講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學生就明顯容易接受,至于以后正一價氯與負一價氯的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更易從本質上理解次氯酸的強氧化性和氧化還原反應中環境介質的作用。
四、對于那些基礎知識扎實,善于分析思考和推理的學生,應指導他們總結預習的思路,優化預習的方法,提高預習的深度。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硝酸不穩定性的預習作出如下分析:從硝酸的顏色可推知硝酸溶液中含有二氧化氮,即其分解產物之一,至于另外產物,可從化合價入分析:氮從+5價變到+4價,化合價降低,則必有加一種元素的化合價會升高,而硝酸中只有氧元素的化合價可升,所以分析可知有氧氣生成。如此,極大地提高了這部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知識的靈活運用和所蘊含的創造潛能。
總之,預習不應成為千篇一律的課堂40分鐘的補充,成為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加長渠道,而應真正發揮化學教學的特點,使教與學共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