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部通知,2000年浙江省高考開始實施"3+綜合"的科目設置,其中理科綜合含物理、化學、生物三科。這意味著生物又重返高考課程行列,從而使生物學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生物學的前景必將更為廣闊和誘人。
有機遇必有挑戰,生物不再是以單一學科的形勢參加高考了,因此廣大生物教學工作者必須改變思想以適應現階段的教學形勢,以有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綜合能力。為此本文就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生物教學提幾點看法。
一、關于綜合的知識準備
 1;、"3+綜合"中綜合科目包括學科內的綜合和學科間的綜合,而國家教育部明確提出,"綜合科目"首先是學科內的綜合,其次才是學科間的綜合。對于任課教師來說,應先立足于本學科,搞好本學科內的綜合工作。就高中生物來說,它研究的是生命本質的特征,而生物體的結構本身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體的各種生理都是協調統一的,因而,生物學科的綜合,是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
 2;、生物學科內綜合的知識結合點比較多,從一開始教師就應有意識的進行學科內知識綜合準備工作。如《遺傳和變異》一章中,講述"遺傳的基本規律"時,就要涉及《生殖和發育》一章中"減數分裂"的相關知識,因而明白"減數分裂"的知識是學習"遺傳的基本規律"的細胞學基礎。又如染色體這個小知識點可把細胞分裂、受精作用、生殖方式、遺傳規律、性別決定、伴性遺傳、變異類型等眾多知識點聯系起來,成一系統知識。而《生物與環境》一章中生態系統的各生物成分的代謝類型、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的分析等都離不開《新陳代謝》一章的知識,類似于這樣的同一章節內知識的綜合、跨章節的知識綜合等例子還有很多,只要教師注意鉆研教材,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3;、生物、物理、化學等是自然科學的組成部分,自然科學知識是一個整體,這使理、化、生學科間的綜合成為可能。隨著生物學科與其它學科間的交叉滲透日益加強,學科間綜合的范圍將會進一步擴大。在高中生物部分,代謝、遺傳、生態三大塊仍將是高考的重點。也勢必成為學科間綜合的重要切入點,特別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遺傳規律、生態系統等仍將是綜合中重點中的重點。不妨看以下幾個例子。
例1、(98年上海高考、29題)在夏至這天,假設下列地區溫度相同且晴天,則同種植物有機物積累最多的地區是
( )
A、哈爾濱 B、北京
C、上海 D、?
解題時若對夏至時緯度的高低與光照時間的長短這一地理常識不了解,就無法解題。
例2、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已生了一個白化病的女兒,若他們再生一胎問是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
A、1/2 B、0 C、1/4 D、1/8
做這題還必須具備數學概率的基本知識,才能正確解答,其實解題思維數學化的例子已越來越多,這與生物發展方向不斷由定性走向定量有關。
例3、6個H+可與下列哪項發生交換吸附 ( )
A、6個HCO3- B、3個Na+
C、3個Ca2+ D、6個Mg2+
從生物學角度看,似乎答案B、C、D都對,如果學生再具備化學的電荷守恒知識,問題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以上這些例子說明,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拓寬知識點之間的章節聯系及生物學與相關學科聯系,重視生物學與自然科學常識、方法論的聯系。但是,生物教師也應注意把握"度",切不可單純為了追求綜合特別是學科間綜合而拋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脫離了基礎,綜合只能是空中樓閣,因此,筆者認為并不是每節課都適合進行詳細的綜合和概括。
二、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1;、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應從本學科出發,有意識把教材知識與實用知識、當前社會中的熱點問題等聯系起來,以鞏固所學知識。一些熱點問題如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人與自然等都與生物或地理密切相關,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其中所包括的原理、導致原因等,而在平時,應密切聯系一些實用知識,如在講解植物的蒸騰作用時,要強調,實際操作中,移栽苗要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并應適當剪去部分葉片或在時片上涂上抗蒸騰劑以降低葉片的蒸騰作用,以確保移栽苗的成活。又如在講述無氧呼吸時,向學生介紹工業釀酒,此過程要注意密封,不過,應先通氣后密封,以利于兼氣型酵母菌的繁殖和活動;講種內斗爭在生產上的運用時,介紹養魚池中同種魚的個體數量不能太多,否則會使種內斗爭加劇而導致減產,且要注意及時地適量地捕撈成魚,以有利于幼魚的發育并長期保持最高產量。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找準了切入點,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為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作恰當的鋪墊,何樂而不為?
 2;、強調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
"1999年上海保送生綜合測試卷"中關于"溫室問題"為背景的考題、"199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收保送生綜合能力測試卷"中關于森林的生態作用為背景的考題等都強調了這樣一個主題--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特級教師朱正威在《生命科學的學科特征和生物教學改革》一文中說:"從教育的角度說,給于學生多一點還是少一點的生物學知識,雖然也須細細基本斟酌,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自然,保護生物并身體力行,這是現代人應有的道德素養,人--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是現代社會文明的追求,是現代社會文化的重要特征。"從而讓學生明確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這應是生物學科素質教育欲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
 3;、重視知識發生過程和方法論的教育
許多教師往往不太重視這一方面教育,而事實上,現今的高考,知識再現性試題比例已越來越少,而知識發生過程試題比重越來越大,因此,生物教師應該以教學生"會學"為目的,而不僅僅是"學會,"這就要在平時多灌輸生物學思想和進行方法論的教育,以有別于其它學科的教學。知識發生過程的教育則有利于學生科學思想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而這些素質是今后學生參加高考必備的素質。
總之,今后的生物學教學,絕不能忽視基礎知識,但也不能方方面面一起抓導致主次不分,只有在教學中大膽再處理教材,加強教學針對性,才能使學生脫離題海,考出理想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