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考改革存在六個兩難困境

    在“考試公平與教育公正”研討會上――高考改革存在六個兩難困境

    9門選修外語和生均年公用經費9元

    重點中學校長夸學生引來質疑

    “我們的學生可以在學校選修英語、意大利語、德語、日語等9門外語”,周末在北京舉行的一個名為“考試公平與教育公正”的研討會上,一所市重點中學的校長正神采飛揚地介紹他們學校的素質教育。

     這所學校不僅素質教育做得好,而且他們的高考成績也非常高,今年北京的理科高考狀元和兩個文科并列第二就出自這個學校。她的觀點是,素質教育一點也不影響應試,反而能促進應試!拔蚁,如果我剛調查過的蘇北一所學校的校長聽了這位校長的介紹,一定會痛哭流涕”,緊接著發言的是南京大學的教授張玉林,他一周前所調查的贛榆縣某鎮中學“生均年公用經費”只有9元錢。

    據張玉林介紹,這所鎮中學沒有1分錢的教育撥款,學生們上交的學雜費也不能完全用在學生身上,在他看來,“百分之七八十的農村學生可能連學一門外語都很難保證”。

    兩所不同地域的學校竟然有如此大的差距。在聽眾席上,很多人都搶著要話筒發言!笆兄攸c自然能搶到最好的學生!他們不用教也能考好,倒不是他們的老師有多出色、校長有多能干。其實真正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不善于學習、不善于考試的學生,他們學好了,國民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他們是占了政策和資金的光了!”

    “我想請問這位校長,政府每年給你們下撥的教育經費有多少?你們如此高投入帶來的經驗有可能推廣嗎?”

    ……大家的提問越來越直接越來越犀利。

    在座的部分專家會后評論:“這是中國教育領域存在著的傲慢與偏見!彼麄兊囊馑际,重點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其實都是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他們用自己的心血為國家培養著出類拔萃的人才。但是,多年來國家對重點學校一直是扶持政策,使他們進入了一種辦學和創收的良性循環。這位校長不是在炫耀,其實是在夸自己的學生,“誰不愛自己的學生呢”。

    “人們真正的爭論焦點是重點學校和邊遠、貧困地區的薄弱學校的差距”,不少專家認為,現在的一些重點學校成為窗口學校,成為了政績,成了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們辦得越好,越容易造成整個社會的不平衡感。

    高考仍然是維持社會公平的底線

    高考改革存在六個兩難困境

    面對教育中的種種不平等,很多專家提出要徹底改革現在的高考制度,也有不少專家希望引進國外的先進經驗,甚至有人提出要廢除現行高考制度!叭绻f高考是一種罪惡的話,那它是一種必須的罪惡”,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一直從事考試制度研究的劉海峰教授說,高考的改革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拿來”別人的經驗,否則只能因為“水土不服”而失敗,“因為中國的高考改革存在著多個兩難的困境”。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考試公平和區域公平之間的矛盾”,劉教授說。

    如果追求考試的公平就要“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全國所有的考生按照相同的分數線參與錄取,但是由于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水平差距較大,如果靠統一的分數線勢必造成教育發達地區和教育欠發達地區的不平等,也就會造成區域之間的不平等!艾F在我國的高考制度已經從以前的追求分數的平等演變成了追求區域平等”,劉教授說,F在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照顧了區域之間的不平等,但是這又造成了“傾斜的高考分數線”!叭绾卧趦蓚公平之間找到平衡點是一個比較難的課題”,劉教授說。

    第二個兩難問題是“統一考試與選擇專才之間的矛盾”!拔覀儑覍嵤┑母呖贾贫然旧鲜歉叨冉y一而多樣性不足的局面”,劉海峰教授說。

    現在很多人對目前大高考制度有誤解,認為統一的高考形式是我國計劃經濟的產物,“其實,現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也選擇了統一考試的形式”,劉教授說,因為,這是一個成本較低同時又非常有效率的方式。

    但是采用統一考試的形式勢必造成只重共性不重個性的狀況!暗侨绻麖娬{專才的選拔,在我們這樣一個東方文化背景的國家里又會出現操作困難的問題”,劉海峰說。

    我國高考改革過程中曾經實施過保送生制度!捌鋵,這個制度就是避免只采用高考成績這一個方式來決定考生命運”,“但是,其他問題又出現了”,劉教授說。

    我們國家是一個典型的“人情社會”,“人們辦事很講究人情關系,甚至有時候情大于理”。被推薦、保送的學生通常要考慮其日常表現,但是這些指標通常不是剛性的,最后會導致“情、錢、權大于法”的現象出現!叭绻饲榉簽E,社會就會陷入無序競爭,這是一種惡性循環,這種情況下,統一考試就是一個擋住人情與關系的銅墻鐵壁”,劉教授說。

    第三個兩難問題是“保持難度與減輕負擔之間的矛盾”。

    劉教授指出,在我國,高考擔負著選拔人才的功能,因此高考題目要有一定的區分度,增加區分度就必然要增加考試題目的難度!叭绻脛倓偦謴透呖紩r的試卷和現在的試卷相比,現在的難度已經大大提高了”,劉教授說,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高考已經起到了“以考促學”的作用,同時也讓我們看到隨著高考試題難度的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在逐步加重,“因此,試題難度和學生負擔之間又組成了一對很難解決的矛盾”。

    第四個兩難問題是“擴大高校自主權與保持公平、公正錄取之間的矛盾”。

    很多人提出解決目前高考困境的一個辦法就是擴大高校的自主權,但是這樣一定會遇到“人情和關系”問題。

    第五個兩難問題是“考試的多樣化與高效、簡便錄取之間的矛盾”。

    有不少專家建議,高考的改革應該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考試的方式不一定是一張試卷,考試的次數也可以一年幾次!斑@些改革的思路和方向都是好的,但是,有些過于理想化”,劉海峰教授說,對于我們這樣一個考生眾多的國家來說,有些辦法不僅增加了考試的成本、增加了錄取的難度,而且大大降低了錄取的效率。

    第六個兩難問題是“考生能力與公平可比之間的矛盾”。

    我們現在的考試存在著迫使學生死記硬背、無法考查學生真實能力的問題。于是有人曾經建議高考的試題應該更多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建議語文只考作文,因為作文是考生綜合運用各種語文知識的題目,同時也能考查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等!斑@種主觀題目很難設立一個標準的評分尺度,因此很難真正做到公平可比”,劉海峰說!翱偟膩碚f,雖然高考有著很多的問題,高考仍然是利大于弊的”,劉教授說,考慮到我國目前的情況,高考的改革絕不是一兩個政策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實踐證明,一些“拿來”的理論在中國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不少專家指出,教育公平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它的存在還有很多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因素,因此,對高考的批判應該謹慎些,正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劉升全說的那樣:“在目前我國社會二元結構仍然明顯的情況下,也就是城鄉之間的差距仍然很明顯的情況下,到目前為止,高考仍然是一個保證社會公平的底線!保ㄓ浾叻闯浚
     
來源:K12
加入時間:2005-12-2
點擊次數:655
  相關鏈接
·2006屆高三畢業典禮   2006-6-25
·我校高考高分段人數全縣第一 2006-6-25
·我校今年高考再創全縣第一 2006-6-25
·2005年浙江高考各批次錄取分數線 2005-6-30
·2004年我校高考上線情況統計 2004-6-29
·我校今年高考再創全縣第一 2004-6-26
 
——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QGJZX 2002-2004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激情婷婷七月丁香综合,厕所偷窥CHINAXXXX,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不卡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