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說:“生如春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泵鎸ι妮喕,他是那樣坦然。那是因為他看破了:生命的輪回是一種自然的規律,若奮斗了一生,縱然失去許多,得到的遠比失去的要珍貴。
貝多芬這位音樂大師,5歲起就在父親的棍棒下學鋼琴,8歲就舉辦了個人音樂會,10歲時就開始個人創作。他失去了和別的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的童年,但是他的奮斗在音樂史上寫下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篇章。后來他失聰了,這對于一位音樂大師,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他在遺囑中曾這樣寫到:“我聽不到牧童的歌聲,是藝術的魅力,支持我,走到現在……”這是他找到了生命的支點,他發現他所能感受到的藝術的魅力,遠比生理上的失去更重要,于是他勇敢地活了下來。從《生命交響曲》中我們便可看出,他對生命中得失的坦然,以及他英雄的斗志。
生命中的得與失,有在事業上的,也有在為人處事上的。
曾在一期《讀者》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一對青年夫婦生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他們同一條忠實的狗住在山上。一次年青人出去打獵,回來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卻看見狗滿嘴鮮血。年輕人以為是狗吃了自己的孩子,一刀刺入它的心臟。狗倒在血泊里,睜著那雙滿是淚水的眼睛。年輕人這才發現孩子好好地被藏著,狼來吃孩子的時候,正是那條狗拼命救了他。從此,他痛苦不已。年輕人失去了一條忠實的狗,同時得到了深刻的教訓。雖然今后的人生路他將帶著犯罪感走完,但同時,他定會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因一時的沖動,武斷地下結論。
我們的生命里,有這樣那樣的得與失。不在于失去或得到了多少,而在于失去和得到了什么。生命是短暫的,而我們在這短暫的生命里不斷追求,朝你的目標不斷奮斗,發現離目標不遠時,你也不會在乎所失去的了。
看清了生命的得與失,那么我們也能和泰戈爾一樣坦然地說:“生如春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
來源:沈蕾 |
加入時間:2004-5-9 |
點擊次數:280 |
|
|
|